难追消费升级步伐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自助维权意识的增强,日化等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此次召回事件的影响,资生堂方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内部正在彻查原因,制定预防再发生的方案,将重议公司内体制,构建更优秀的品质管理体系,召回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正在详细调查中。

  日化专家冯建军表示,一般情况下,产品出现问题,企业会采取三种措施,一是召回销毁;二是作为促销品;三是作为渠道商配赠产品。对于化妆品和日化品而言,很大的成本在于外包装及广告投入,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进行召回,成本及品牌形象损失巨大。另外,此次资生堂是在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才开始召回,这也反映出在品牌自查方面存在一定的纰漏。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潜力显现,众多国际知名化妆品及日化巨头纷纷将抢占中国市场列为品牌发展的重中之重。2015年,资生堂在财报中提出三年“振兴”计划,主要原因是该集团2014财年在中国市场表现疲软,收入下跌4.8%。此计划将2015-2017年定位为业务基础重建期,制定中国市场营业额目标复合平均增长率为9%。资生堂方面计划2020年中国将成为资生堂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一个最重要的市场,占该集团全球整体市场份额的20%。

 据资生堂2017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销售额为2342.6亿日元(约合20.4亿美元),同比增长9%;营业利润为243.13亿日元(约合2.12亿美元),同比增长9.3%;净利润为140亿日元(约合1.12亿美元),同比下跌48.7%。此前,资生堂宣布将在2017年将原本供货于中国三四线城市市场的品牌怡丽丝尔带到一线城市销售,销售渠道也从美容专卖店转向了商超。同时,资生堂旗下大众化妆品也进行了柜面形象等多方面调整。

  对此,冯建军表示,近几年外资品牌在国内的业绩增长,大都来自于电商、新渠道、新业务模式带来的物理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本土品牌的快速崛起、原有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等,包括资生堂、欧莱雅、联合利华、强生等在内的众多外资企业市场发展均面临品牌形象老化等问题,如何获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青睐是品牌面临的重要问题,很多企业目前也在不断探索,但仍旧是摸着石头过河。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实习记者 李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