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汽车|经济|鲜城|旅游|城市|美食|快投诉|网站地图|手机版
佛山

新浪广东>佛山>正文

三水区红色革命遗址调查汇总:最终纳入研究共23处

2019年01月30日 17:01 新浪广东 

  自2017年11月,三水启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目前,摸底调查和初步规划研究工作已经结束。经过全面调查摸底,新发现遗址2处,纠正资源点采用烈士照片不当等错误2处,最终纳入总体规划研究的红色资源点共23处,其中西南街道4个、云东海街道3个、白坭镇1个、乐平镇9个、芦苞镇2个、大塘镇1个、南山镇3个。

  一、西南街道

  1、邓培烈士铜像

  位于西南街道广海大道中西南公园内。邓培,1883年4月8日出生于三水西南镇邓关村。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创建时期的党员。1927年6月22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壮烈牺牲。邓培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领袖,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曾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委员长,中共三大、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共三水区(县)委、区(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19万元,于1990年9月建成邓培铜像,以兹纪念。铜像为立式,像身高3.2米,背景为齐腰高的残墙,寓意为“废圩下的思索”。铜像的基座为方体,用花岗石砌成,塔状,分三层。面层正面宽2.14米,侧面宽1.24米,高2.7米。正面镌刻长彭真题写的“邓培烈士”四个镶金大字。背面镌刻镶金“邓培事略”。中层正面宽3.14米,侧面宽2.24米,高0.2米。底层正面宽4.14米,侧面宽3.24米,高0.2米。基座外围是9米长、7米宽的花圃,四周围着低矮的铁栅栏。1994年5月30日,邓培铜像被三水市人民政府定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被定为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陆伟昌故居,又称仕彪别墅

  位于西南街道青岐村委会阁美村,占地60平方米,抬梁式建筑,硬山顶,平脊,青砖墙,采用花岗岩墙基及门框,保存完好,始建年代不详。陆伟昌(1901-1928年),中共党员、革命烈士、三水工农运动领袖。1924年,从三水中学毕业后,前往广州等地。后来随彭湃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底至1926年初,受彭湃派遣回家乡从事工农运动。1928年4月,广东省委派人帮助改组后,三水成立临委,后改为县委。陆伟昌续任县委领导成员。他和其他党员按照省委“要尽量发展赤色工会会员”和“依据三水情形,要引起农民暴动,首先要领导农民起来反抗民团”等指示,深入到工人、农民之中,恢复了部分工会、农会组织,发展5名工农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使三水的革命活动重新活跃起来。1928年8月,在一次战斗突围中不幸牺牲,时年27岁。

  3、邓熙农故居和烈士墓

  位于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故居建筑时间不详,占地180平方米,一天井三进深,抬梁式建筑,硬山顶,平脊,青砖及红砖混合墙,现无人居住,由于年久失修,内部破损严重。邓熙农(羲农)(1901-1930年),三水区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人。1917年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1922年去上海进行革命活动,次年返回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回到家乡三水活动。1926年2月,国民党三水县党部改组,邓熙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由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委任为三水县党部筹备员。同年五六月间,参与建立中共三水县支部,先后发动和帮助建立多个行业工会和三水县革命工人联合会及工人纠察队、工人研究社。7月,组织发动全县米业工人举行大斗争并取得胜利。1926年6月,组织成立阁尾村农会,会员达3000多人。1927年8月,组织广州、西江、北江农民运动。11月失败后,辗转隐蔽开展秘密活动。1928年8月不幸被捕。1930年12月24日在三水就义,年仅29周岁。邓熙农烈士墓,位于西南街道五顶岗村委会云塘村后山,墓本身为杂草覆盖,有一方矮小的墓碑,上书“烈士邓熙农之墓”,距云塘村路口约200米。邓熙农(羲农)(1901-1930年),金本云塘村人。1917年考入新办三水县立中学,两年后考入广州政法学堂。1922年去上海进行革命活动,次年返回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回到家乡三水活动。1926年2月,国民党三水县党部改组,邓熙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由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委任为三水县党部筹备员。同年五六月间,参与建立中共三水县支部,先后发动和帮助建立多个行业工会和三水县革命工人联合会及工人纠察队、工人研究社。7月,组织发动全县米业工人举行大斗争并取得胜利。1926年6月,组织成立阁尾村农会,会员达3000多人。1927年8月,组织广州、西江、北江农民运动。11月失败后,辗转隐蔽开展秘密活动。1928年8月不幸被捕。1930年12月24日在三水就义,年仅29周岁。

  4、严慧龄祖居

  位于西南街道河口社区城内村文凤街20号,现无人居住,保存完好。严慧玲(1921-1945),女,乳名严美宽,又名严春兰、严冰,西南街道河口社区城内村人。1936年就读于三水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参加三水抗敌后援战地工作团,深入城乡宣传,发动群众捐献支援前方。1939年初,与同学刘慧兴一起参加“华江华侨回乡服务团”,随团到东江地区开展宣传抗日救国活动。1940年初参加中国共产党,并与中共河源县委书记黄慈宽结婚。同年6月,严慧玲、黄慈宽同在河源县黄村小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秘密活动。1941年转博罗县桔子中心小学,时黄慈宽为中共博罗县委书记,严慧玲任中共桔子特支组织委员,不久改任中共公庄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后调机关工作。1943年,与黄慈宽同调到东江纵队,化名黄桂英。此后,受组织派遣秘密到广州活动。1944年初严慧玲转回博罗,在福田区工作,任区委委员。1945年初调入东江纵队。同年夏,严慧玲随东江纵队邬强部从罗浮山向粤北挺进。8月,在始兴县被国民党杀死,时年24岁。

  二、云东海街道

  1、邓培故居

  位于云东海街道石湖洲村委会邓关村。邓培(1883-1927),三水区石湖洲邓关村人。1897年到天津天德泰机器厂学徒,1900岁到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当工匠,曾参加同盟会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领导全厂工人和交通大学学生举行示威。1921年7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秋,经中共北京地委批准转为中共党员。1922年1月,出席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1922年4月起先后任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书记、唐山京奉铁路制造厂职工会会长、中共唐山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副委员长、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副委员长,中共北方区委委员。曾领导发动唐山制造厂工人大罢工、唐山启新洋灰厂工人大罢工和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大罢工。1926年3月前往广州筹建全国铁路总工会广东办事处任办事处主任。1927年4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4月22日在广州就义。

  2、横涌村头厅农民协会旧址

  位于云东海街道横涌村委会上横涌村中部。民国时期建筑,建于1926年,坐西北向东南,单开间二进深,面阔4.3米,进深11.11米,青砖墙,硬山顶,博古脊,内部为砖抬梁结构,两进之间以天井分隔。墙体写有解放初期的一些标语,1984年被列为第一批三水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926年初,广东各地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中共广东区委派遣曾参加省港大罢工的机器工人、共产党员梁应坤(1894-1942年,上横涌村人)回家乡三水县组建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梁应坤在家乡良和乡横涌村发动农民加入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地主恶霸作斗争。村民何挽中积极参与筹建农会,成为组建农会的得力助手。经过艰苦深入的发动工作,农民的觉悟逐渐提高,成立农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是年夏,横涌农会成立大会在村头榕荫厅(即村头厅)召开,三水县第一个农民协会——横涌农民协会宣告成立。梁应坤当选会长,何挽中为副会长。当地村民非常踊跃,95%的村民都加入农会。农会成立后,先后开展清算、接管公偿庙产、减租减息、禁烟禁赌、维持社会治安、举办村民福利事业等活动。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广州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梁、何二人转移香港,横涌农民协会遂告解散。

  3、三水革命烈士陵园

  位于云东海街道伏户村委会(或三水森林公园)纪元塔博物馆旁,始建于1958年,1964年重修,原址位于三水旧西南公园。2003年4月,迁至三水纪念广场。三水纪念广场占地约3000平方米,位于纪元塔博物馆西侧山岗。广场内的三水革命烈士陵园居西北向东南,宽55.91米,深69.61米,占地面积973平方米。陵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四周植满桉树和台湾相思树。陵园西北部立有一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大理石基座,外砌瓷砖,红砂岩人物浮雕,花岗岩碑身。该碑为纪念解放西南镇而牺牲的战士而立,碑正面刻有广东省原省长刘田夫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三水革命烈士陵园是三水解放的重要纪念物。该陵园于1995年4月被三水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4月4日,被三水区人民政府确定为三水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佛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三、乐平镇

  1、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

  位于乐平镇源潭村委会圳西村虎头岗,纪念碑坐北向南,碑正面宽1.6米,侧面宽1.6米,高5.97米。基座长方形,由条形花岗岩石铺砌。碑正面刻有原珠江纵队政委梁嘉题写的“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其余三面浮雕花卉纹饰。碑的基座为青石,正面镶嵌“三水人民抗日纪念碑记”。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三水发生的重大战事,并缅怀先烈,激励后人,中共三水市委员会、三水市人民政府于1997年4月兴建此碑,同年7月7日落成。纪念碑对研究三水的抗日战争史,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中共南三番工委旧址

  位于乐平镇大旗头村,具体地址不详。1940年10月,为加强对敌后工作的领导,前北江特委成立中共南(海)三(水)番(禺)沦陷区工作委员会(简称“南三番工委”),书记王磊,组织部长邓重行,宣传委员饶东(饶华),武装委员邝达,妇女委员梁庄仪。领导机构先后驻南海县大榄村和三水县大旗头村,并在三水芦苞和乐平圩设立联络站。南三番工委领导人活动于南三边界和广州、禺北一带。工委掌握两支地方武装,分别为饶东部队和由共产党员邹华衍(任副指导员)、叶启藻掌握的广州市区游击第7支队之一部(属国民党地方武装)。两支武装活动于三水县芦苞、范湖、乐平,南海县大榄等地。1941年秋,南三番工委撤销,两支武装队伍也同时撤销。大部分人员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广州市区游击第2支队。

  3、桃㘵联乡办事处旧址

  位于乐平镇桃㘵村潘氏大宗祠内。1944-1945年,中共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在此建立了基层民主政权——桃㘵联乡办事处,潘氏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占地470平方米,曾作为三溪乡第一小学。1944年春,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按照中共中央、广东省临委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游击区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1945年5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中队独立第三大队在南三边境建立起沙头、桃㘵、源潭、小榄、银岗、大榄、小㘵等7个联乡办事处,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南三乡政建设委员会。

  4、隔坑村南三大队抗日活动基地旧址

  位于乐平镇源潭村委隔坑村冯氏宗祠。该宗祠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重建于1999 年,占地面积800平方米。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南三大队(独立第三大队)长期在隔坑村活动并在此驻扎,1957年该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

  5、康乐村南三大队抗日活动基地旧址

  位于乐平镇源潭村委康乐村禤氏宗祠。该宗祠始建于清初年,重修于1985年,坐北向南,三间两进,面阔11.28米,进深22.22米;硬山顶,平脊。头门采用红砂岩墙基及门框,门额阳刻“禤氏宗祠”,头门上侧加建阳台,原宗祠石柱更换为水泥柱。天井铺水泥地板,两廊与天井之间加砌围墙。后堂“厚德堂”为四柱大厅,抬梁式结构,柱础为红砂岩。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南三大队(独立第三大队)长期在康乐村活动并在此驻扎,1957年该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

  6、张岗头村南三大队抗日活动基地旧址

  位于乐平镇源潭村委张岗头村张氏宗祠,该宗祠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坐西向东,分两进,穿斗与抬梁瓜柱混合式木结构,建筑青砖外墙,正面有砖雕,花岗岩基座,博古屋脊,镬耳封火山墙,碌筒瓦面。祠堂内墙有木雕、石雕、石柱装潢、壁面绘有人物和花鸟画。1944年8月至1945年8月南三大队(独立第三大队)长期在张岗头村活动并在此驻扎,1957年该村被认定为革命老区。

  7、蚺蛇村(南蛇坑)炮楼遗址

  位于乐平镇乐平村委会蚺蛇村。该炮楼修建于民国时期,当时为保护村庄免遭受贼和土匪的骚扰、抢劫,村民在村两头修建围墙和炮楼2座,炮楼高2层,四面有枪眼,可对外射击。炮楼下有村口门楼,关上大木门,村庄就与外界隔绝。20世纪50年代后,簕竹围基逐渐被毁,两座炮楼拆除一座,另一座仅余地面一层,1993年村民重新修缮了仅剩地面一层的炮楼。蚺蛇村旧称南蛇坑村,1944年7月开始南三大队(独立第三大队)在此区域活动,建立起牢固的群众基础。1945年2月(农历春节期间),敌伪军从南、西、北三面大举向我独立第三大队驻地沙头、小㘵扫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独立第三大队战士与民兵发挥果敢的斗争精神,运用阵地战、阻击战、巷战、麻雀战、地雷战等战术,抗击来犯之敌。在南蛇坑村利用炮楼英勇顽强地阻击敌人,经过六天五夜的战斗,日伪无法占领沙头、小㘵,最后灰溜溜地撤走,沙头、小㘵保卫战毙伤日伪军60余人。

  8、三水革命老区

  1957年,经省人民政府审定:乐平乡(镇)康乐、张岗头、隔坑、桃㘵、小迳、田螺㘵、横岗7条自然村为革命老区。

  9、陆伟东烈士纪念碑

  位于乐平镇念德居委会旧芦西路佛仔庙附近。1992年5月8日,三水市人民政府于陆伟东牺牲一周年纪念日,建立起一座占地面积2176平方米、建筑面积896平方米、高5米的陆伟东烈士纪念碑。叶选平题写了“陆伟东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陆伟东(1968年~1991年),乐平镇陆坑村人,1991年因见义勇为,与歹徒奋力搏斗,不幸牺牲。陆伟东牺牲后,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军分区和中共三水县委、三水县人民政府先后发出《关于开展向陆伟东同志学习的决定》。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东省军区授予他“舍身护法民兵英雄”称号。当时,全省城乡掀起了学英雄,见行动,讲公德,重文明的热潮。

  四、芦苞镇

  1、中共西江特委和中共三水县委机关遗址(1940年-1941年)

  位于芦苞镇刘寨村委会三村麦街6号民居。占地约60平方米,有人居住,保存状况较差,屋内墙壁脱落。1939年1月,中共西江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3月改称西江特别委员会,领导三水、四会、广宁、高要等地的党组织和抗日救亡工作。5月,西江牛特委派遣在国民党广东税警总团政训处工作的陈少陵等10名共产党员和10多名进步青年从驻地四会到三水,在国民党三水县政府内建立中共三水县特别支部,陈少陵任书记。三水县特别支部成立后,积极慎重发展党员,至9月,三水县已有20名党员,党的力量得到壮大。年底,中共西江特委又派遣一批党员到国民党第七战区挺进第4纵队(简称“挺四”),组建起中共“挺四”支部,开展抗日统战工作。在西江特委的领导下,三水区的党组织得到了发展和壮大,1939年11月,中共三水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41年初改为中共三水县委员会)。三水县特别支部和三水县工作委员会通过各种形式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活动,成为三水人民抗日斗争的领导核心。1940年至1941年间,西江特委机关迁驻三水县芦苞镇麦街6号,西江特委领导人刘田夫、冯燊、梁威林先后在三水抗日前线活动,领导三水和西江各县人民开展抗日斗争。

  2、冠芳茶楼—三八书店遗址

  位于三水区芦苞镇圩内,现改为渔当家酒楼。1940年7月,中共三水县工委自筹资金,派共产党员麦少华等人以三水县新生活动促进妇女工作委员会名义,在芦苞镇冠芳茶楼开办三八消费合作社即三八书店。书店以出售日用品为掩护,秘密出售《新华日报》、《大众哲学》、《新妇女》等进步书报,本县和邻县的青年纷纷前来购书。书店虽然只有18平方米,但却成为中共三水地方组织的宣传阵地,对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政策,鼓舞青年参军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三八书店引起国民党三水县当后局的不满,曾几次遭突击搜查,被查禁了一批书籍。在三水县工委的领导下,三八书店采取更隐蔽的方式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向群众传播抗日救国道理。1941年初,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书店的监视和搜查,书店被迫停办。

  五、大塘镇

  1、中共三水县工委旧址(原大塘莲滘小学旧址)

  位于大塘镇莲滘村委会莲滘村,现为莲滘村罗氏大宗祠。修缮完好,已挂牌大塘镇红色驿站。

  六、白坭镇

  1、邓氏宗祠

  邓禹,男,1917-1968,祖籍白坭清塘,红色革命先驱,1935年2月日军侵占东北三省,时读高二的邓禹,在广雅中学组织学生参加救亡学运,宣传抗日救国。为实现抗日救国梦想,1936年11月,邓禹男扮女装,瞒着亲朋好友,和另外两名同学经历各种险境来到延安。同年12月,被派到红军大学读书,后到抗日最前线杀敌报国。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在监狱中宁死不屈。1942年成功脱险。后被分配到新四军李先念部队,先后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参加有名大小战役8次。1946年成为解放军某部团政委参加解放战争,解放后,1950年回东广东任湛江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长,1953年任中共华南分局检查团副团长,后任广东省党校教务主任,中国外轮代理公司副总经理。1966年文革开始惨遭批斗殴打,1968年在三水县蒙冤去世,终年51岁。1979年在广东省委书记的过问下,在三水文秀山体育馆召开追悼大会,终得平反。

  七、南山镇

  1、陈心陶纪念碑

  位于南山镇六和村委九龙岗,是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佛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心陶(1904~1977年),著名寄生虫学家,为三水消灭血吸虫病作出巨大贡献,1925年,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广州岭南大学任教。1928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1929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尔后,又在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比较病理学”,193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学成以后,他拒绝了学校的极力挽留,回到岭南大学任教,担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1950年左右他率队来到三水血吸虫重灾区大步塘、九龙岗,探寻病因及防治办法。长期驻守六和,和村民捡钉螺,通过研究,证实了三水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存在。1973年带领村民取得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胜利。

  2、迳口知青会馆

  位于三水区南山镇,2007年由原佛山市三水区迳口华侨经济区拨出专款建设,是广东省第一个知青主题纪念馆。馆内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藏有1964年至1977年间2714名下乡知青提供的历史资料。2011年被评为三水区党员教育基地。经过南山镇建镇后多年来的建设,馆内现设置陈列参观区、实景体验区和学习教育区三大功能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来自广州、佛山、江门等地的广大知青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带着激情、带着梦想,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了迳口农场,参加建设。他们冒严寒、战酷暑,开荒造田、挖渠饮水、修路架桥、灭血吸虫……为农场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广大知青把新思想、新文化、新风尚带到迳口农场,教育影响了一代农场人。建馆目的在于传承和发扬知青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不让知青用青春、用汗水、用血泪铸就的这笔宝贵精神财富消亡,让广大知青留给迳口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继续传承,留给老一辈知青回访有怀念之地。

  3、邓带安烈士纪念碑

  位于南山镇东和居委会坭围白马咀。立于 1976年,水泥材质,碑主体高2.5米,长0.68米,宽0.5米,上题“邓带安烈士永垂不朽”。邓带安,广东清远县三坑镇雅文乡大围村人,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三团武工队员。1949年6月,武工队员、筹粮中队长邓带安带领十多名队员到三坑南山岗坳(今三坑坭围村)发动人民群众和筹集军备粮食,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由于土豪告密,在敌多我少,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带安指挥、掩护战友突围,不幸身负重伤,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牺牲。

  来源|三水区宣传部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