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内地通过电商、店中店形式试水药房业务的屈臣氏,近日在内地开出了首家线下大药房。
据品观网的消息,12月21日,内地首家屈臣氏大药房在广东佛山禅城区富凯国际商场开业。从外观设计看,屈臣氏大药房与普通屈臣氏门店风格不同,黄色的门头上标有“watsons pharmacy(屈臣氏药房)”字样,店外观还有显眼的“药”字标识。
基于“药房”的定位,该门店选址在了面向家庭人群的社区中心商圈。店内主要销售处方药、保健品、食品及药妆、个护产品,其中,药妆、个护产品陈列占比近一半。此外,药房还配备了6位专业药师提供咨询服务,结算也可使用医保。
品观网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屈臣氏大药房由一个医药行业人士组建的团队负责,且独立于屈臣氏运营体系。该药房原本计划2018年底在内地一二线城市开出20家,但很可能由于接入医保结算系统等影响了开店速度。
关于屈臣氏大药房在内地的拓展计划,屈臣氏对界面新闻回复称暂无更多信息可透露,后续会统一对外公布。
实际上,曾以“药房”起家的屈臣氏,在拓展“药房”业务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屈臣氏的前身就是“药房”。1828年,英国人沃森(A.S.Watson)在广州创办了名为“广东大药房”的西药房。1841年,广东大药房迁到香港创办连锁药房,随后更名为“屈臣氏”,并开始拓展多样化零售业务。1963年,李嘉诚名下和记黄埔收购屈臣氏,将其发展为主营保健和美容产品的零售品牌。目前,香港和台湾的屈臣氏门店内都有出售药品的区域。
但内地的发展情况不同。屈臣氏1989年进入中国内地,就以独有的“个人护理”概念在内地发展保健及美容产品零售业务。1994年,前身为“广州大药房”的屈臣氏重返广州开店时,曾销售过非处方药,但在2010年之后,因为中国医药零售发展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以及连锁化趋势,屈臣氏里药品的占比越来越小,在内地开始更多集中于销售保健食品与化妆品。
直到近年,屈臣氏才又在内地加快了拓展药房、药品业务的脚步。
公开信息显示,屈臣氏早在2016年3月就获得了国家食药监局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此后又陆续拿到了《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证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认证证书》。2017年1月10日,武汉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获得湖北省食药监局颁发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允许其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该公司此后上线了网上商城“屈臣氏大药房”。
在线下,屈臣氏也曾在内地以“店中店”的形式拓展药房业务。据品观网报道,2017年8月底,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附近的一家屈臣氏内开出了一间药房。当时药品尚未完全上柜,但已开始出售常用药。
对于近年来业绩不佳的屈臣氏来说,拓展药房业务以提升药品销售结构占比、完善消费者“一站式”购物体验,也是提振业绩的策略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新兴消费者对于药妆需求的增长,以及药妆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低渗透率,也为屈臣氏药房体系内药妆商品的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
目前,经历了一系列改革的屈臣氏,内地上半年店铺销售额跌幅明显收窄。屈臣氏母公司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2018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屈臣氏上半年收入总额为838.74亿港元,同比增长14%。其中,屈臣氏中国内地获得了双位数增长,收入总额为123.53亿港元,同比增长16%(以人民币计算增长7%)。内地门店增长更快,同步增长12%达到3377家。虽然内地同比店铺销售额增长幅度为负,但跌幅明显收窄,从去年的-6.2%收窄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