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盐集团总经理被查 前任领导涉盐业最大腐败案

  4月2日,据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黄湘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黄湘晴在会议中发言(资料图)黄湘晴在会议中发言(资料图)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黄湘晴并不是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落马的第一人。早在2009年,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多位高层被查。

  整个腐败案件涉及72人,其中厅级2人,处级3人。该案为国内盐业系统最大的腐败案件。

  盐业要求变图存

  黄湘晴出生于1965年3月,在职大学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在广东教育书店有限公司任职10余年。历任书店经理,广东教育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兼广东广弘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广东广弘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8月,黄湘晴出任广东省广弘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5年后被选为广东省商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17年1月履新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

  2017年1月25日,黄湘晴刚刚履新后,便前往广州塞坝口基地调研指导。

  在听取了大家的汇报后,黄湘晴表示,广东盐业在新形势下,一定要转变观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求变图存,加强对大客户、直供直销客户的服务。

  政知道注意到,黄湘晴最后一次公开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为2019年2月15日。广东盐城集团有限公司举行离退休老干部新春茶话会。

  黄湘晴曾代表集团公司党委和全体干部职工向感谢老同志为广东盐业所作出的贡献。

  与情妇合伙受贿65.9万

  值得注意的是,黄湘晴并不是第一个在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落马的高层。

  早在2009年底,广东省盐务局原局长、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沈志强(正厅级)被情妇拉下马,这起案件揭开广东省盐业集团系列腐败案。

  1999年3月,沈志强转业地方,任广东省物资集团党委副书记,10年后,调任省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2002年初,沈志强认识了按摩女白丽清。在闲聊中,沈志强渐渐有些心动,得知白丽清租住在他家附近后,便提出平时可以到她家里去按摩,两人互留了联系电话。其后,沈志强每隔一两天就到白丽清的出租屋去按摩。

  此后,两人便一直保持着情人关系。

  2006年下半年,白丽清从沈志强处得知广盐集团公司有纸箱招标项目后,便想从中赚点钱。她要求沈志强帮助何某的锐奇纸品有限公司中标,何某同意每供应一个纸箱给0.1元回扣。

  沈志强和白丽清亲自去锐奇公司考察,发现锐奇公司根本不符合招标要求。沈志强便要求招标小组关照锐奇公司,确保锐奇公司顺利成为三家纸箱供应企业之一。

  2006年9月至2008年间,锐奇公司向广盐集团下属公司供应纸箱750多万个。期间,沈志强还帮助何某增加了锐奇公司的供货量及续签合同,何某则按约定分24次支付给白丽清回扣款共计人民币65.9万元,而白丽清在收到回扣后都会告诉沈志强:“何某给钱了。”

  2009年12月和2010年2月,沈志强和情妇白丽清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各判处有期徒刑4年,成为广东“特定关系人”受贿被判刑的典型案例。

  追求享乐收受“兄弟”贿赂

  如果说沈志强的腐化离不开一个风尘女子,那么他的副手、广盐集团公司原副总经理陈琼福的堕落,则与“老板兄弟”有关。

  陈琼福从小生长在海南西南边陲的一个小渔村里,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1978年9月,陈琼福从天津轻工业学院毕业后走进广东盐业系统,1993年,任广东盐业运销集团公司总经理,1997年至案发,任广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琼福也曾立志要像海瑞那样成为一位清官。

  然而,陈琼福如此高远的志向却终结于他的“老板兄弟”谢某。正如陈琼福自己所说:“我从1992年10月开始认识芳村恒达汽车运输车队个体老板谢某,就注定我必然走上了一条不归的路———犯罪之路。从请吃饭到洗桑拿,从送水果到送钱物,从业务往来到称兄道弟,使我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

  结交谢某后,陈琼福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开始追求享乐,讲究排场,羡慕私人老板的奢华生活方式,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大型国企老总,却远不如私人老板阔气,心态上极度不平衡,认为“有权不用,过时作废,有钱不捞白不捞”。

  于是,从1992年至2006年间,陈琼福利用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为谢某的公司承揽广盐集团公司下属公司盐品的运输业务提供帮助。期间,陈琼福的“付出”得到了丰厚回报,他先后分9次收受谢某贿送的人民币4.5万元、港币4万元,美元2000元、“新科”牌液晶电视两台、“帝舵”手表两块、“华强”牌音响1套、现代仿品画4幅。

  2009年9月29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陈琼福作出一审判决,鉴于其有自首情节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9个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