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元,1962年11月出生,广东阳春人。1985年广东省电力工业学校毕业后进入广东省电力工业局,曾任用电处(市场客户服务部)农电科副科长、科长、主任助理。现任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

1995年,黄海元到河源和平县查看无电村通电情况,坐拖拉机下车后沿山路翻山越岭看现场。1995年,黄海元到河源和平县查看无电村通电情况,坐拖拉机下车后沿山路翻山越岭看现场。

  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从事农电管理工作,是否能说说当时农村用电情况?

  答:我是1985年从广东省电力工业学校中专毕业后,直接就分到了省电力局本部工作的,和我一起来的还有凌毅、张少雄、李保平。

  那时候,省电力局3月份刚从西场搬过来,整个办公大楼都还是新的,特有气派。入职后,我被安排到用电处农电科,当时处长是张永宽,副处长是程继亚。我所在的科有5、6个人,敖镜庆任科长、麦坚荣任副科长,还有钟礼泉、黎明、余启初几个。

  我是在阳春县的一个农场出生长大的,想不到毕业后,虽然是进了机关,却又跟“农”字挂上钩,并且这一干就是3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广东农电主要有两大问题。

  首先是农村电网残旧,线损高,特别是山区一带,情况更加糟糕。

  记得1986年的夏天,我和麦坚荣一组,到开平县水口镇田村管理区调研。村里的电线线径非常细,目测应该也就是16、25平方毫米,还是裸线。电线杆也不全是水泥杆,有些是木头杆。水口镇农电所工作人员向我们反映,当时田村的线损超过20%以上,农民家里电压只有150伏左右,光管都启动不了。你想,地处珠三角的开平县农村用电都已经是这样了,那些山区县就更不用说了。

  其次是管理混乱,电价高。

  那时候全省农电管理体制不一,除省电网直供的有20多个县外,粤东西北地区的多数县釆用趸售方式,而且是层层趸售、层层加码。很多村一级还搞私人承包,偷电漏电、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什么都有,乱象丛生。管理不善的直接结果就是电价高昂。

  据我们调查了解,农村用电每千瓦时普遍超过1块钱,有些地方高达3、4块钱,最高的达到了5块多,这样的电价,百姓要点个电灯都成了个负担,买回来的电饭煲、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很多都成了摆设。农民怨声载道,意见很大。

1997年,黄海元(中)参加阳江阳东县大八镇珠环等村通电仪式。1997年,黄海元(中)参加阳江阳东县大八镇珠环等村通电仪式。

  当时广东省委省政府和作为主管部门的省电力局,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来应对上述问题呢?

  答:“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广东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省电力局作为电力主管部门也不例外,始终将其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从未懈怠过。

  参加工作以来,用电处就加强全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多次调研、组织讨论,我也参加过很多次,后来是由程继亚和麦坚荣执笔,向省政府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用电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1986年6月,广东省经委、电力局、水电厅联合颁布了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广东省农村用电及电价管理暂行办法》。

  9月,广东省委常委召开会议研究农电管理问题,一个多月后,11月4日,这个暂行办法“升级”为《广东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办法》,由省经委、省物价局、省电力局共同制订,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以粤府办〔1987〕122号文印发全省执行。

  记得印发之前,省物价局、省经委还召开会议讨论,征求我们的意见。程继亚、麦坚荣和我仨人一起去参加的讨论会。当时他们很支持我们电力局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关于建立和健全县、镇、村三级用电管理体制,以及出台镇供电所收取农电提成费、村级电管站收取综合管理费等政策,规范了管理人员费用和低压电网维护改造费用等等。

  1994年7月,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以粤府办〔1994〕40号文重新修订印发《广东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办法》,文件名称没有变,但内容更加具体、明确。

  应该说,这份文件是农电的纲领性文件,对加强全省农村用电和电价管理、建立健全了农电三级管电机构、促进了农电的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上述这几份文件,无一例外都提出要建立和健全县(市)、镇(乡)、管理区(村)三级电力管理机构。1994年的文件明确省局归口管理全省农村电气化,把加强农村用电管理和严格执行电价政策作为各级电力(供电)部门的职责。

  农电科作为省局具体监督文件执行的科室,我们到各地调查研究都很注重掌握并这方面情况。在文件颁发前,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及时向省政府汇报,提出了很多加强农村管理办法、意见。

1999年,黄海元(左一)和省电力局副局长潘力、省物价局处长陆祥生等在河南焦作市参加全国“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现场会时留影。  1999年,黄海元(左一)和省电力局副局长潘力、省物价局处长陆祥生等在河南焦作市参加全国“两改一同价”农网改造现场会时留影。

  省委省政府为了解决农电管理体制不一的问题,采取哪些深化改革措施?省电力局又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答:上世纪90年代,广东县级农电管理有省电网直供、电力趸售县(市)两种管理体制,我们统计到1998年的时候,全省直供县(市)是26个,以珠三角地区为主,趸售县(市)53个,粤东西北山区居多。

  从1987年文件第一版印发到1990年,53个趸售县(市)一级供用电工作,有50个县(市)从县水利电力局分设出来,将供电公司升格为供电局。

  这期间,全省在理顺农电管理体制上开展了探索优化,比如东莞对通过成立农电总公司,对农村镇的用电实行统一领导和归口管理,省电力局在1993年4月还发文推广东莞农电管理模式和经验。

  陆陆续续部分市电力局都在理顺农电三级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三级管理改为二级管理,由此实现镇供电所直接抄表到户。

  1998年3月,省里又出了“升级版”农电管理文件,提出力争到2001年前实行县、镇(管理区)二级管理。取消村级管电和层层趸售,取缔私人承包。由镇供电机构直接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管理。

  除了管理体制上压缩层级,我们还千方百计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投入。

  虽然省府文件明确允许一定范围的农电加价和比例提成用于电网改造,但是这些钱相对于农网建设改造需求是远远不够的,缺口很大。

  那时候,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三个一点”。所谓“三个一点”就是各级政府拨一点、电力部门投一点、地方村民筹一点,加大投入,共同加快农村电网的改造。

  当然,筹集到的资金主要是用在农村10千伏线路和低压线路改造、小水电站并网线路改造、高损耗变压器改造、村电管站标准化改造等这些项目上。

  就像1993年,我们用电处向省经委专项申请农网节电贷款,得到贷款200万元,用以支持新会司前、顺德新村、三水南边等3个镇的治网节电工程。

  那时,我们筹集到的钱只够用在一些重要的工程和零散的维护上,对于全省农网来说,资金投入真是捉襟见肘,杯水车薪。

  应该说,从管理体制和电网改造上双管齐下,广东都率先做出了很多探索,也为后来国务院部署的全国“两改一同价”在广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为治理农村用电电价高的问题,我们和省物价局密切沟通,省人民政府1996年8月下发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价管理的通知》,对农村到户电价实行最高限价,后来每年都对农村到户电价实施目标管理并逐年降低。

  我印象最深的是1999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批示,用电处认真组织学习了领导批示和相关文件精神,组织了全面的电价检查。

  当年年底前,全省农村住宅到户电价达到了1元/千瓦时以下的目标。当然,在后来电价继续逐年降低,到2002年底,全省提前实现农村住宅到户电价降到0.79元/千瓦时以下的目标。

  您亲历了国家全面开展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可以说说吗?

  答:1998年5月,国务院办公会议决定加大六项基础设施投入,其中一项就是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作——就是我们一直说的“两改一同价”。

  不到一年的时间,国务院接连发出了20多份文件,对“两改一同价”提要求、追进度,同时对广东电网投入农网改造国债。

  在1998年到2003年期间,国家投入广东农网改造国债一、二期总投资规模达145亿元,其中,一期农网投资90亿元,二期农网改造45亿元,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用于农网建设和改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曾有过的。这样一来,广东搞农网改造就有“底气”了——毕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记得是1998年10月,用电处处长程继亚接到了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的电话,要求我们马上要填报“两改一同价”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的三年计划,时间特别急,大概只有不到一周时间。

  填报任务落在农电科。那时刁璇玑是科长,还有我、刘文峰、蔡冠中、江夏光以及从广州电力工业局借调的黄国财等人,我们几个人布置各地市、县填报项目计划,收集汇总整理,然后提交由用电处和计划处逐个县的项目进行会审,再汇总上报给省发改委。

  那个时候真的“时间紧、任务重”,打电话、收报表、编项目,整个农电科都泡在办公室加班加点。结果表明,大家的努力还是很有价值的。广东利用这两期国债资金,进行了大规模农网改造,重点对农村线路电压低、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线路残旧、危及安全的裸露线以及高能耗的配电变压器进行改造,改造面达到60%-70%。

  剩下30%-40%没改造,主要集中在山区县(市)。所以在2003年以后,省公司每年继续投入几十亿,主要用于农网的后续改造和升级,其中包括应改未改的线路改造、农网建设和改造升级工程、县城电网改造、省农林场配网工程、无电村通电工程建设等。由省公司计划部、基建部牵头组织实施的。

  “两改一同价”和后续一系列电网建设,使全省县(市)高低压网架布局结构不断完善,这期间农村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有了明显的提升,线损率普遍由原来25%左右降到12%以下。

  其中,变化最大、群众切身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就是农村电价大幅度降低。两期“两改一价”工程验收完成后,我们再下去粤东、粤西、粤北跑调研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农村家庭以前不敢买、买了不能用的洗衣机、电冰箱甚至空调等电器在慢慢增加,“两改一价”真是太及时太有必要了。

2007年4月,黄海元(后排右四)参加广东电网公司接管河源连平县供电局签字仪式时合影。2007年4月,黄海元(后排右四)参加广东电网公司接管河源连平县供电局签字仪式时合影。

  能说说在直管改制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吗?

  答:50个代管县级供电企业的直管改制工作从启动到结束,先后花了5年多的时间。这项工作关系复杂、矛盾多、难度大,负责这项的同事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至于印象比深的事情嘛,倒是有一件。我还记得50个代管县里面最后一家接收回来的是澄海区电力公司。公司和当地区人民政府、电力公司签订接管协议是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

  为什么会拖到最后才完成接收呢?原因是澄海区电力公司年收益很高,政府划归意愿不强烈,加上收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大家反复进行了谈判协商。

  12月31日成功接收,当天我还不知道,是元旦假期结束以后大家都上班了,我看见刘文峰他们回来了,大家都在议论,原来已经大功告成。我记得那时大家都非常佩服陈锐副总,他当时任公司副总经济师、农电部主任,到澄海谈判签约就是他带队的,后来听参与者讲述其中的过程,才知道领导们的胆识和睿智,在坚守原则的底线敢于突破,才能最终不辱使命。

  在这期间,我一直在做县级供电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其中就包括了接管回来的代管县的基础管理工作。

  2005年,省公司根据南方电网《县级供电企业基础管理达标标准及考评办法》和《关于“加快农电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纲要》的要求,全面开展县级供电企业基础管理达标工作。

  农电科根据安全、节能降耗、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经营、营销和优质服务这五个方面,对回收回来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打分。

  情况良好的单位,达到80分以上的可评为“省公司达标企业”。情况优秀的单位,达到95分以上的,评为“网公司达标企业”。

  这项工作每年都要进行,我们要下到各个县(市)供电局,检查和指导他们抓管理的落实情况,看看各项管理水平有没有提升,包括各项基础管理标准、农网改造资金计划有没有落到实处,有没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等等。

  这期间,肇庆、韶关、清远、云浮、湛江、茂名、阳江下辖的县局这些地方我跑得是比较多的。从全省县级供电企业调研、达标的情况看,珠三角比较好,粤东西北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我认为要想提升管理水平,扭转人的观念至关重要。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09年50个代管县接收完毕的时候,我们全省的县级供电企业指标情况是大为好转的,“省公司达标”做到了全覆盖,“网公司达标”达到了92%。

2010年12月,黄海元在公司农电部办公室。2010年12月,黄海元在公司农电部办公室。

  最后一个代管县接收回来后,是否意味着您抓农电管理工作的结束呢?

  答:当然不是,管理工作是没有“完成时”的。50个代管县的接收完成了,大部分县级子公司长年经营亏损、负债高、融资难、电网建设落后等问题仍需要解决。

  公司按照“子公司体制、分公司管理”的管控模式,持续加大对县级子公司的管理与扶持。农电部牵头制订了加快县级供电子公司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农网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给予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一是拓宽县子公司资产投资界面,35千伏及以上电网基建项目由省公司统筹资金建设,减少了县子公司主网投资压力。

  二是制定了省公司直接收购小水电的政策,减少县级子公司的收购成本。

  三是并通过注入资本、增加子公司的流动资金,降低经营压力;

  四是降低关口结算电价、减轻供电成本。

  五争取贷款利率下浮优惠条件,对盈利情况较差又确实无法争取到银行贷款的单位,由省公司提供委托贷款。

  六是实行债转股,使县子公司负债率大幅度下降,有效缓解了县级子公司融资压力。

  这些扶持政策实施后,缓解了县级子公司的经营压力,50个县级供电子公司各项经营、技术指标快速增长。

  除了政策扶持县级子公司外,我们也加大管理力放。2010年,按照网公司部署,省公司马不停蹄开展以14个专题为主要内容基础管理达标,一直到2012年开展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这项工作实质上也是管理工作的延伸。

  我和李雪、谷昊霖、王川川、黄国财都曾是这项工作的跟进者。2012年,省公司按照网公司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和规范化建设标准编制导则,编制印发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及供电所、台区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

  2012年省公司以新兴、澄海、龙门3个网公司示范单位建设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启动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年内实现建成了新兴、龙门、澄海等3家规范化示范窗口,新会等六家示范县级供电企业,171个示范供电所,285个示范台区的规范化建设工作,镇级供电所规范化建设完成率达23%;

  2013年,网公司在云南寻甸召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我公司云南寻甸在经验的启发下,动态修编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按照规范、简单、真实、有效的原则,以供电所、台区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至2015年底,公司78家县级供电企业均通过了第一轮评定,规范化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全面实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对电网建设和管理也要求越来越高,2015年后,按照公司深化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各专业更加关注到了县局。

  在开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不止我们农电部的同事们全省跑啦,我们还带着专家全省各县去跑,每年省公司都请专家到各县级供电企业,从价值创造、客户服务、内部运行、学习成长四个维度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打分,形成评价报告,每年都在全省进行公布。

  那些分数低的,各归口责任部门看到了就知道应该“动起来”了,农电部这边持续跟踪,督促改进情况,这样就形成闭环了。通过这个过程,各县级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就逐渐与省公司的标准接上轨了,“两改一同价”的胜利果实可以得到延续。

  在这里必须提到闫国兵主任,他是2016年下半年接班陈锐总成为农电部主任的,他很好的继承了农电管理“规范、真实、简单、有效”的思路,并充分利用在珠海、汕尾积累的县级企业管理经验,争取到公司各方的大力支持,带领我们农电团队推动了县级供电企业子改分,攻克了小水电自供区接管等难题,将农电管理带上了新台阶发挥了重要贡献。

  2009年以来,公司对县级子公司按照“子公司模式,分公司管理”的管控模,实施规范化、一体化、专业化管理,促进县级子公司科学发展,持续提升县级子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电部同事在这期间持续加强指导和帮扶,将公司的管理理念、规章制度、流程标准统一推广应用于县级子公司。

  如今,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技术标准、作业标准、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七个一体化”在县级子公司基本实现,使到县级子公司管理水平与公司整体管理要求已逐步衔接,各项基本指标均大幅上升,尤其在安全、可靠、经济类指标方面提升很快。

2010年12月,黄海元(右二)与农电部同事们合影。2010年12月,黄海元(右二)与农电部同事们合影。

  您认为农电管理体制改革意义在哪?

  答:工作的大半辈子我都在和农电打交道,农电体制改革、农网建设、农电管理、农电扶贫等等,这些工作我基本都经历过,直到去年公司机构改革,原来农电部再次合并回市场营销部(农电管理部),我才转到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担任总经理助理。

  撤消了独立的农电部,农电管理工作由市场部农电管理科负责,科长就是原来接我担任农电部农电一科的科长李雪,还有副科长张丹宏,他们继续做好县级供电企业“子改分”、独立供电区域接管、持续提升县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农电行业扶贫等工作。

  国家提出“城乡一体化”,电在这方面是基础也是保障,随着农村电网和城市电网的融合,随着专业管理一体化的深化和延伸,我们公司已经到了整体创世界一流的进程中,“农电”的淡化,是对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的一种呈现。

  但是不可否认,农电是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屈指一算我在农电这条线工作已经33年,确实缘深情重,也无悔无愧。

  认真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捋一捋、算一算:2009年公司接收50个代管县168亿元资产和3.5万人;2011年底,接收直管范围86家农电机构资产150亿元,农电人员2.5万人,改革使公司增加了300多亿资产、6万名员工——完全可以说农电占了广东电网公司的“半壁江山”啊!

  如果当初没有“两改一同价”、没有农电体制改革这一步的话,也就自然没有现在公司发展转型升级、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大好形势可言了。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实施农电体制改革,他们真正享受到了改革的福祉,电价降了、电费负担少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电力在全省的区域协调平衡发展、乡村振兴上都有很好的保证。所以说,世纪之交开启的“两改一同价”是国策,同时也绝对是民心所向、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来源:广东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