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要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是重要保障。近日,《广州市公园建设与保护专项规划(2017~2035年)》(简称《规划》)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近期全市拟规划新增公园共828个,其中800个为社区公园和街心公园,从而改善城市空间景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确保居民步行10分钟可达社区公园。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目标:2035年建成3800公里绿道
《规划》对标新一轮广州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目标,明确广州市公园建设与保护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完成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十三五”发展指标,即构建城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为主题的生态公园体系,新增森林公园15个、湿地公园3个、郊野公园2个。森林公园总数达98个,湿地公园总数达22个。
到2035年,全面建成“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四级生态化、人文化、精品化全域公园体系,并充分发挥绿道网、市域水网的作用,连通城乡所有节点,形成全民共享、分布均衡、全域覆盖、蓝绿交织的开放空间网络。生态公园数量从现状 103个,增至123个,外围城区每个区至少布局2~3个面积10公顷以上的城市公园。形成约1000公里登山健身步道;全市建成绿道网络3800公里;森林覆盖率2020年达到42.5%,到2035年不小于43.5%。人均公园和开放空间面积从现状的16.8平方米/人提升到2020年的18平方米/人,到2035年不小于18平方米/人。此外,公园免费开放率≥95%,其中,儿童公园、植物园、历史名园等不免费。
规划:番禺增城各新增300余个公园
本次规划还对广州公园建设与保护现状进行了调研和评价,其中重点关注两大问题:其一,城乡公园绿地服务覆盖率差异较大。广州公园服务盲区集中在村生活用地,公园绿地布局总体呈现“重中心,轻外围”“重城市,轻农村”的特点。其二,公园绿地破碎化,缺乏大型城市公园。广州作为超大城市,但是面积达到50公顷以上的大型城市公园只有12个,且都分布在城市的边缘区域。
为此,规划提出,在现有各类公园共846处的基础上,近期规划拟新增公园共828个。至 2025年,计划建设综合公园8个,社区公园300个,街心公园500个,构建“综合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公园”为主,专类公园为辅的公园体系。其中番禺区新增街心公园200个,社区公园100个,综合公园2个;增城区新增街心公园200个,社区公园100个,综合公园2个;从化区、花都区、南沙区各新增街心公园20个,社区公园20个,综合公园1个。此外,在现状103个生态公园的基础上,新增15个森林公园、3个湿地公园、2个郊野公园(规模和选址待定)。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本次重点加强公园服务覆盖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外围城区及村生活用地周边,包括白云北部地区、原番禺大岗、东涌、榄核镇;花都区以及萝岗北部村用地。根据人口分布情况,进一步优化社区公园(村镇公园)空间布局规划,把社区公园(村镇公园)设置到居民最需要、使用最便利的地方去,做到社区公园(村镇公园)布局合理、均衡覆盖,确保居民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最近的社区公园。努力为广大市民打造宽敞、无障碍、全天候的健身锻炼和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推动广州由园林城市向公园城市转变。
提升:各区升级改造3个以上老旧公园
那么,未来又有哪些靓丽的公园值得市民期待呢?《规划》提出,广州将对标国际标准,按照总体规划把广州打造成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形成“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街心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即公园配套的服务半径达150米范围内有街心公园,500米范围内有社区公园,2公里范围内有城市公园,5公里范围内有生态公园。总体城市公园覆盖居住用地覆盖率需达85%以上。总体社区公园覆盖居住用地覆盖率需达95%以上。
规划同时要求,针对老旧公园,抓好全要素梳理,注重细节品质、突出人文内涵,优化景观设计、全方位提升公园功能品质。到2020年,每个区至少完成3个以上老旧公园升级改造。同时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广州花园,提升花城品牌。以工匠精神打造一个在花景的规模化、品质化、国际化、文化内涵及产业化方面各具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第一的广州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