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进入地铁站,如何搭乘更方便?昨日,一段关于“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带孩子在体育西路搭乘”的体验视频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视频中提到,年轻妈妈 推着婴儿车搭乘地铁时,在使用垂直电梯时需要工作人员开梯,不能自由使用,电梯设计不够人性化。针对母婴和残疾人的地铁出行需求,昨日南都记者走访了多个 地铁站发现一些情况,其中最早开通的广州地铁一号线,由于历史原因,当初规划设置的垂直电梯多数藏身于设备区内,市民使用需要工作人员指引,甚是不便。
看点
A
垂直电梯藏身设备区 需工作人员开梯使用
昨 日下午,南都记者在地铁一号线芳村站内,走遍整个车站,只看到一部垂直电梯位于负一层的非付费区。记者试图搭乘垂直电梯下至负二层,走近一看,电梯处于未 启动状态,不能自由使用,旁边贴着“温馨提示”称,该专用电梯仅供行动不便的乘客使用,有需要的乘客请与工作人员联系,上面附有车站联系电话。
在黄沙地铁站,记者发现同样情况,整个站厅内也只有一部垂直电梯,也需要现场联系工作人员开电梯方能使用。
随后,记者沿着一号线地铁继续走访了体育西路,该车站与三号线换乘,属客流量较大的换乘站,垂直电梯位于非付费区,在站台的某个边角处,乘客不留心比较难发现,需要联系工作人员帮忙开电梯搭乘。
“基本上,等待工作人员过来开电梯需要两三分钟。”市民周小姐说,她家住在地铁一号线沿线,宝宝1岁多,平常出行需要随身携带婴儿车,有时候刚好有工作人员在旁边及时看到开电梯,会快一些,但更多时候要打电话联系并等候工作人员来开,需要一段时间。
垂 直电梯的设置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有需要的乘客上上下下,为何设置在不起眼的地方?“其实一号线每个站点的垂直电梯设置数量并不少,能满足部分乘客的需求,这 些电梯有部分设置在站厅设备区内,乘客平时不得进入,需要工作人员带领进入到设备区内才能看到。”地铁相关工作人员说。
地铁解释
一号线有扶手电梯20年前十分超前
据悉,除了一号线沿线车站的垂直电梯存在设置不合理问题外,二号线个别站点也存在同样问题。
一 号线是广州第一条地铁线路,始建于1997年,目前起讫站分别为西朗和广州东站,连接市中心3大城区(荔湾区、越秀区、天河区),全长18 。497公 里,可与二、三、五、六号线、广佛线换乘。地铁一号线沿线每个站点的垂直电梯数量分布如下:西朗3个、坑口3个、花地湾3个、芳村2个、黄沙2个、长寿路 2个、陈家祠3个、西门口2个、公园前3个、农讲所2个、烈士陵园3个、东山口1个、杨箕2个、体育西2个、体育中心3个、广州东站2个。这些垂直电梯, 有些是一头设置在付费区,另外一层设置在非付费区,或者有些设置在车站设备区里,是市民不能进入的工作区间。据介绍,现在新的地铁线路都设在付费区域,市 民可自由使用。
“有些市民疑惑,这些电梯为什么藏在设备区里面,会有如此奇葩设计?但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的,早在20年前,残疾人 士出行率并没有现在那么高,当时设置垂直电梯的想法是‘你想用就来找工作人员,尽量不影响大家的使用’。”广州地铁方面解释,一号线与现在较新的地铁线路 相比当然有差距,社会不断发展、人的需求越来越高,决定了广州地铁不断进步发展,用现在的标准衡量20年前的地铁设计并不客观公正。事实上,在20年前, 一号线在公共设施设计上达到了当时的新高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有扶梯、电梯,还有空调,这在当时是十分超前的。
看点
B
老线垂直电梯分布不科学
新线多设有免费专用通道
记 者走访过程中发现,与一号线、二号线交会的换乘地铁站,站厅里的垂直电梯使用便利度相差甚远,如一号线和三号线的换乘站点体育西地铁站,从一号线体育西车 站出来,靠近该线路的垂直电梯需要找工作人员帮忙开动,而位于三号线换乘站的上下扶梯正对方显眼位置就有两部垂直电梯,乘客自由使用的同时,还能经过垂直 电梯直达到三号线站台,直接候车。
一号线由于历史原因,垂直电梯分布不大科学,但后续开通的地铁线路,车站内的垂直电梯便利度大大 提高。位于五号线的动物园地铁站,非换乘站,车站内设施齐备,闸口内外都配有垂直电梯,方便乘客上下行;多个出闸处设有免费专用通道,特殊人群只需按下按 钮,站内工作人员便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在该站点的C口,设有液压残障人士轮椅升降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平时这种升降机使用频率不是特别高,除了帮 助残障人士上下外,也帮助推婴儿车的年轻妈妈上下,工作人员会协助抬婴儿车。
值得一提的是,动物园地铁站内特别设置了母婴室,B出口还贴有地铁五号线整条线上的洗手间位置提示,十分贴心。
看点
C
换乘站客流大 婴儿车挤楼梯
昨 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公园前站看到,从二号线通往一号线的换乘大平台,当有列车进入车站时,大量乘客奔向换乘的二号线方向。在换乘大平台,连接换乘手扶梯 中间的位置,有近10级的楼梯,不少推着婴儿车的市民被“卡”在此处,旁边并无其他无障碍设备配套,有些乘客需要抬着车子上完这些楼梯,才能顺利沿着往上 抵达手扶梯的平台继续换乘。市民李小姐表示,平时上下班高峰期由于该换乘站客流量太大,尽量避免高峰出行,如果遇上大客流只能在平台旁边的人少处稍等片 刻,等客流散开之后再抬着婴儿车上一号线站台。
在两个线路的换乘平台之间,为何会出现市民推婴儿车被“卡”在10多级楼梯处呢?不能设置手扶梯么?广州地铁方面解释,由于场地所限,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
看点
D
手机“云闪付”可搭APM线
年底前推广至广州地铁全线网
南都讯记者钟丽婷通讯员李沛文李承康即日起,广州地铁A P M线将成为国内首条可使用A pple Pay等银联“云闪付”付费过闸的地铁线路,上述功能将在今年年底前推广至广州地铁全线网。
无论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只要持有支持小额免密的银联“云闪付”手机(包括A pple Pay,安卓H C E等)或者带有“闪付”标志的金融IC卡,都可以直接刷手机或银行卡过闸,无需预先购票或充值。
与此同时,A PM线还推出乘车立减优惠活动,通过金融IC卡“闪付”(含电子现金、借贷记交易)可享受5折优惠,通过银联“云闪付”过闸,更可享受1折优惠,该活动自即日起至11月30日。
据 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16年底,广州地铁全线网及有轨电车各站将有部分闸机实现手机支付和银行卡直接过闸功能,到2017年底,广州地铁和有轨电车的闸 机、云购票机、手机A PP等渠道将全面支持银联“闪付”、“云闪付”付费,广大乘客将可享受移动支付及金融IC卡带来的更多便利和实惠。
走访地点
为 了解地铁搭乘方便性,尤其是母婴和残疾人出行搭乘地铁情况,昨日,南都记者在以下几个地铁站进行了体验:一号线和三号线换乘的体育西站,一号线和二号线换 乘的公园前站,二号线和六号线换乘的海珠广场站,五号线和六号线换乘的坦尾站,一号线芳村站、二号线越秀公园站、五号线动物园站、六号线浔峰岗站。
上 述地铁站选点兼顾新旧地铁线,客流量较大,记者体验观察发现如下细节:一、大人推婴儿车或残疾人进出车站是否方便,尤其是换乘线路或上下站台的搭乘;二、 地铁站内的无障碍设施指示牌是否明显;三、乘客遇到问题时,该如何联系或求助地铁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又是怎么处理的。
走访体验
一般来说,广州地铁电梯设备主要分三种:一是大家常见的上、下手扶电梯;二是垂直电梯,又称“专用电梯”,主要设置在站厅层的付费区内;三是设置在地面连接站厅层的液压残障人轮椅升降机,类似平板车的设计,平时不使用时呈折叠状态。
方 便乘客上下的垂直电梯竟藏身在设备区内,地铁站乘客一般很难找到;一号线部分垂直电梯搭乘时需要现场call工作人员“开梯”;公园前换乘站客流大时,婴 儿车要跟着一起挤楼梯……昨日,南都记者走访中发现,一号线包括芳村、黄沙、体育西等多数沿线车站在内,垂直电梯分布设置以边角位为主,如果不留心,乘客 很容易错过。当乘客需要搭乘这些垂直电梯时,必须与现场工作人员联系,等待工作人员前来开梯。
地铁小秘密
液压残疾人轮椅升降机
“你 可细心留意下,在每个地铁站的每个出入口都有告示牌,告示牌会清楚告诉你,在这个站点的哪个出入口设置有液压残障人轮椅升降机。”地铁工作人员介绍,按照 相关规定,目前广州全线线网的所有车站,每个车站至少有一个出入口设置了液压残疾人轮椅升降机,升降机类似于平板车的设计,平常折叠合起,机器旁边有详细 图示,有需要的乘客按照指引现场操作,按下机器旁边的按钮,即可与地铁工作人员对讲联系,告知需求。
车厢有方便婴儿车停放空间
广州地铁的大部分车厢内,位于列车的头、尾的这两节车厢内,有部分“留白”空间,没有设置座位,这是用来方便婴儿车停放的空间。此外,在部分车厢内还有与轮椅差不多高度的铁杆,这是为轮椅使用者所用,可以靠住铁杆稳住轮椅在原位置。
若有小孩走失可全线网联动找人
如 果有小朋友不小心在地铁走失,切记,家长可第一时间找到离你最近的地铁工作人员,告知小朋友丢失的具体位置、时间、性别、年龄、身高等信息,越详细越好, 工作人员马上告诉相邻车站一起寻找,如果相邻车站未能成功找到。广州地铁会通知全线线网,将寻人消息下达给所有车站,联动找人。
每个地铁站都有如厕指南
在每个地铁站都有如厕指南,整个广州线网的地铁厕所分布在上面都有清晰指引,如果你恰巧所在的地铁站没有厕所,紧急情况下可求助地铁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以帮你进入该地铁站的工作间厕所应急。
地铁无障碍设施
盲 道(盲导带)和盲文导向牌:目前每个地铁站至少有两个出入口设有盲道,与地面市政盲道相连接。在站内盲道行进路中的关键节点处(如入口、出口、入闸、站台 等位置)配套设有盲文导向牌。另外,列车轮椅席位及标识广州地铁每节车厢内均设有一定数量的轮椅席位,供坐轮椅的肢残人使用。每个轮椅席位都配套设有残疾 人标识。
无障碍洗手间(厕位):新开通的地铁六号线除不具备设置条件的4个车站,其余18个车站均设有无障碍洗手间;既有线路一、二、三、四、五、八号线及APM、广佛线,由于车站条件的限制,只有16个有。
统筹:南都记者 李湘莹 钟丽婷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见习记者 顾慧敏 实习生 吴旭珩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