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孩徐玉玉因遭遇电信诈骗而死后的第七天,诈骗案成功告破,5名犯罪嫌疑人落网。然而,即便被骗的9900元学费能追回,一名花季少女已永远醒不过来了。

  一个电话、一条短信, 成了“夺命杀手”。徐玉玉的悲剧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

  文/广州日报记者倪明、段郴群

  现状:虚假兼职诈骗最多

  很多市民的手机遭遇过诈骗电话、垃圾信息骚扰,骗子在电话中甚至能准确地说出你的身份证号码、刚买过的机票民航班次、你办过的信用卡号码。有关电信诈骗 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从贵州警方破获的1.17亿电信诈骗案,到公安部通缉10名特大电信诈骗犯,还有用户收到一条短信竟令所有银行卡内现金被盗光。

  本报记者从360安全中心获悉,2016年第二季度,猎网平台共收到手机端诈骗举报1876件,涉案总金额达到850.5万元,人均损失4534元。虚假中奖位居手机端网络诈骗榜首,其次是金融理财,身份冒充、虚假兼职和虚假购物。

  困境:立案难破案更难

  电信诈骗时时在身边上演,受害者却面临立案难破案更难的困境。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很多被骗几千元、1万元左右的案件,大多不了了之,甚至无法立案。

  据报道,2000年以来,国内电信诈骗案件数量激增,保持每年20%~30%的增速,电信诈骗的破案率却不足1%。

  警方也有苦衷:网络交易、分工明确、跨国行骗,使得近10年来,公安机关抓获的此类犯罪嫌疑人大多是处于链条末端的“取款人”,摧毁一个完整的通信信息 诈骗犯罪跨国境团伙很难,不少策划者仍身在境外。即便破案,大部分赃款已在很短时间内被转移出境或转账至国内多个账户,难以追赃。

  析因:个人信息“裸奔”

  为何电信诈骗泛滥?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认为,电信诈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非常严重。而个人信息泄露的方式有多种渠道,以网站 泄露为例,补天平台统计显示,2015年共有1410个漏洞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这些漏洞共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或已造成泄露的个人信息量 高达55.3亿条。其中,企业网站占比最高,达63.0%。IT/互联网网站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最多,为5.23亿条;其次是医疗卫生网站2.40亿条; 电信运营商1.97亿条;金融理财网站 1.10亿条;汽车交通网站5418万条;教育培训网站2462万条。  

  治理:两大源头需管制

  国内知名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表示,加大实名制的落实有助于加大打击电信诈骗。有法律界人士认为,目前电信诈骗量刑过轻,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不够,因此在制度上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

  360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指出,要加强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对于一些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机构要试试追责机制,对网站进行年检制度,发现有漏洞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要及时推动修补。

  据办案民警介绍,电信诈骗的两个关键环节“诈骗电话”和“银行转账”在目前尚没有“源头”管制措施。目前通信业务和金融产品的某些安全隐患,在某种程度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

  工信部26日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虚拟运营商的监督管理力度,并把实名制落实情况作为虚拟运营商申请扩大经营范围、增加号码资源、发放正式经营许可证的 一票否决项。对违反实名制规定的虚拟运营商,工信部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记者了解到,从去年9月起,广东三大电信运营商强制推进手机实名登记,截至目前 广东新老用户手机实名登记数已超过95%。

  电信诈骗“一一数”

  短信诈骗

  1。房东收款

  诈骗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2。虚构中奖

  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发送中奖信息,包括各大电视台热播电视剧或大型选秀节目中奖等,一旦用户拨打“热线”,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种种借口让用户汇款来骗取钱财。

  3。运营商积分兑换现金

  诈骗分子通过“伪基站”伪装成10086等号码群发诈骗短信,以“积分兑换现金”的方式诱骗用户填写相关身份证号、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盗取事主资金。

  4。“藏毒”短信

  诈骗分子发送比如“你老公/老婆有外遇了”、“这是上次聚会的照片,记得去看哦,照片链接网址……”等短信,而短信中暗藏木马病毒,受骗者一旦点击就可能被盗取手机内的网银密码等信息。

  5。“网上购物退款”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以事主拍下的货品缺货或者交易失败为由,告诉受害人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6。“退改签费”诈骗   假冒铁路部门发送短信,或冒充航空公司发送短信,以“改签车票”或以机票改签/航班取消,可以退款等借口进行诈骗。

  7。网银密码器升级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群发网银密码器升级短信诱使受害人登录假网站,诱导受害人输入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再骗取动态口令,迅速通过网银转账方式骗取钱财。

  8。网络招工

  诈骗分子发送短信内容为“高薪招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特别陪护”等,要求事主前往指定酒店面试。当事主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诈骗分子声称事主已通过面试,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的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开始上班。

  9。电话推销

  诈骗分子发送内容为:“本集团有九成新××品牌车(桑塔纳、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廉价出售,电话×××”等,谎称有可低价出售,以交订金、托运费等名义诈骗钱财。

  电话诈骗

  第一类:冒充熟人

  1。“猜猜我是谁”

  诈骗分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事主猜猜他是谁,当事主报出相关人的姓名后即予承认,隔一天或几天之后,谎称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

  2。冒充亲友“汇钱救急”

  冒充所谓亲人或朋友的电话,谎称其犯罪被抓、生病或车祸住院,甚至遭绑架等,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

  3。冒充领导

  第二类:冒充相关部门

  1。冒充公检法部门

  打电话给事主,谎称其涉嫌犯罪,要其把资金转移到骗子提供的安全账户。

  2。冒充银行

  打电话给事主,谎称客户银行卡被恶意透支,或称受害人身份被盗用,以保证受害人资金安全为由,诱骗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卡号、密码等信息盗取用户资金。

  3。冒充运营商

  打电话给事主,谎称事主的手机卡没有实名认证,马上就要停机了,并反复强调其已经违反了相关规定,要事主按照电话里“客服”要求的,报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相关个人信息。

  4。冒充教育部门

  谎称事主获得了相关助学金,要事主按照骗子的方法先把事主卡上的资金转移到相关 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