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燕霞,女,中共党员,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梯面小学教导副主任。丈夫郭炳辉是花都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所职工,两人在1995年组建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
一、追求理想,扎根山区
张燕霞在山区教学已经二十五个年头了。为了山区教育事业,她曾放弃了出国、转行和调入城区的机会。在九十年代,山区环境特艰苦。她原在的学校——民安小学的条件更差。学校教师的宿舍非常紧张,分给张燕霞的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柴房,满屋的蟑螂、蚂蚁、蜈蚣。。。。。。没有厨房,就将上二楼楼梯转角处的卫生间改做厨房。民安小学四周都有很多树和草地,宿舍背后还有一条河流,成为蛇类栖息的天然场地,时常见到蛇的踪影,它会爬上自行车的踏板,溜进宿舍。。。。。。每次与它相遇,总会吓个半死。一个夏天的夜晚,已经当妈妈的张燕霞带儿子从娘家回来,推门进屋时,躲在门缝里的蛇因惊吓溜进卧室。那时候,她的丈夫在番禺打工,胆小的她整晚不敢睡觉,将儿子搂在怀里,靠着床头坐了一个夜晚。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张燕霞开始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雷锋说“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是的,为了工作,为了学生,张燕霞用务实的精神,火焰般的热情,去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二十几年如一日,她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坛上,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7年被评为广州市首批基础教育市级骨干教师,也赢得不少的荣誉,2004年“花都区模范教师”、 2005年“花都区十佳青年教师”、2006年“花都区劳动模范”、 2008年“花都区践行新花都人精神璀璨十星提名奖”、2009年“花都区小学语文教研积极分子”; 2004年“广州市优秀教师”、 2006年“广州市三八红旗手”、 2006年“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广州市骨干教师”、2012年“广东省劳动模范”、2013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2006年当选广州市第九次党代表,还当选了花都区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丈夫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让职工满意的业绩,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多次被花都区评为“优秀城市美容师”。
三、关爱家人,家庭和睦
爱是最不能等的,张燕霞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亲身做的。她小的时候,每天给行动不便的爷爷倒便盆。2007年春节,得知九十多岁的奶奶中风,住在新华城区的她与丈夫急急忙忙赶到乡下,及时把奶奶送到医院。康复后,每周还得上医院检查,这“任务”又落在她夫妻身上,每周星期六一早带着奶奶去检查。检查后给她做饭,陪她说话,让她感受天伦之乐。2008年暑假,奶奶重病不起半个月,一直昏迷不醒。张燕霞夫妇整日守在病床上,用棉签沾着葡萄糖水涂在奶奶嘴上,给她转身、擦身,尽心敬孝。可是,未能向父亲敬孝成了张燕霞一辈子的遗憾。她父亲是一名烧焊技术员,在梯面民安正迳石场工作。1992年7月2日那天下午,三名男子鬼鬼祟祟地摸到父亲所在的石场,想去敲敲竹杠。父亲见是三人形迹可疑,便上前盘问。三人做贼心虚,想要逃跑,父亲紧追不舍。其中一名歹徒拿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父亲胸部,鲜血顿时染红了父亲的全身,在送医院途中抢救后无效身亡。父亲去世,母亲更是悲痛,生活的担子重重地压在了母亲的身上。身心劳累,患上了心脏病,2003年做了手术,2014、2015年两次心脏病复发,身体越来越差。无论工作多忙,工作多累,她,还有她的丈夫都不忘陪陪母亲。尽孝不能等,公公也是爸,婆婆也是妈,对远在广西合浦的公公婆婆,她们因不能在身边照顾而感到内疚,想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老人却不愿离开家乡。张燕霞夫妻只能在经济上多给予补偿,暑假或寒假,一家三口回家探望老人,尽可能多陪陪老人,尽我们作为子女的孝心。
四、用心教子,以德育人
把孩子培养好,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因此,夫妻俩不管多忙,也要抽出时间教育孩子。为了让儿子从小孝敬老人,尊敬长辈,对人有礼,学会感恩,张燕霞夫妻俩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他懂得了感恩。2015年暑假,外婆住院半个月,他天天在医院陪伴。对远在广西的爷爷奶奶,他常常在电话里嘘寒问暖。去年,他大专毕业参加工作,有了经济收入,在春节和老人生日的好日子里,他给每位老人伍佰元的红包。他六岁起,张燕霞夫妻俩就教会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锻炼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意志。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所做的事是每个社会公民所应该做的平凡小事,但他们懂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揣着一颗平凡的爱心,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构建幸福的家庭。生活在这么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张燕霞知足而乐,每天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让笑声去诠释着自己的幸福!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