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家是温馨幸福的三口之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尊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家庭和睦。在生活中我们互相照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遇到困难时互相开导,共同的生活经历使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吕超男是一名从教二十余载的小学英语教师,丈夫也是一位有博学多才的医学博士,我们还有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儿子。我们一直过着简单平淡而快乐的生活,欢声笑语无时不刻地萦绕着我们这个温馨的小家庭。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夕旦福。在2011年,丈夫例体检查出并确诊为“低分化肺腺癌”。当听到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时,我整个人感觉天要塌下来,心理打击特别大,家里的顶梁柱要倒了,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我近乎绝望,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那天晚上我躲在被子里哭了一夜,也想了很多很多:我不能这样软弱下去了,为了当时只有八岁的儿子,为了我的家庭,我只能选择坚强面对,眼泪只有往心里流。虽然丈夫是医学博士,对自己的病情一清二楚,可毕竟病来如山倒,曾是顶梁柱的他突然在这一刻变得如此脆弱,而我也因此变得如此强大。在医生的建议下 ,我们决定做开胸切除手术,积极治疗,与病魔抗争到底。
在随后的几年间,我们乐观地生活,不间断地采取化疗,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希望有一天我们不再为疾病而愁容满面,不再为疾病而忐忑不安。
然而,天不如人愿,就在去年(2016年8月底)的复查中还是发现了复发并胸膜,纵隔淋巴转移,基本失去了再次手术的机会,病情也进入晚期肿瘤。晴空霹雳再次重演。这次坚强的丈夫不再逃避,反而安慰我,鼓励我说:“五年都坚持下来了,还怕什么,再来个十年八载的,我们也一样能挺过去。”似懂非懂的儿子不停地翻阅爸爸的CT报告,神情凝重地说:“妈妈,你带爸爸去最好的医院治病吧,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的只有爸爸身体好了,才能带我们去看世界。”儿子的一番话象针扎一样刺痛了我和丈夫的心。从来就娇生惯养的儿子突然变懂事了。我和丈夫决定为了孩子再次鼓起勇气,继续与来势凶猛的病魔打持久战,经多方咨询,决定北上,果断入住北京海军总医院接受介入+靶向药为主的治疗。然而治疗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化疗,放疗等一系列副作用接踵而至:呕吐、持续发烧,食欲不振、病灶部位疼痛、日渐消瘦。为了使丈夫减轻疼痛,我整日整夜守在旁边,一有时间就给他按摩疼痛部位。为了能让丈夫能吃点喝点,我想尽了办法,把每顿饭都做成流食,而且每餐都是不同的种类。只要看到丈夫能大口大口地吃饭,比什么都幸福。丈夫看着为了自己忙忙碌碌的我很心疼,含着泪说:“算了吧,咱不治了,好赖也得给你儿子留点学费,不能因为我把家里都拖垮了呀。”我强忍泪水坚定地说:“只要你还有一口气,我是绝对不会放弃的,必须想办法,孩子不能没有爸,苦点累点又算啥?” 懂事的儿子正值六年,面临小升初的压力,为了不让我们操心,自己主动学习,除了完成课内作业,每晚都坚持完成一张课外小升初的试卷。每次打电话来都会安慰我们:“妈妈,你陪爸爸在北京安心治病,我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考上重点中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在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我们在北京治疗的时期,第一批考上了巿重点中学免费班。当丈夫听到儿子的喜讯时,终于从憔悴的面容中露出了久违的笑脸。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亲人的帮助下,丈夫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是他们给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让他倍觉温暖,更加坚强。目前丈夫的身体正在持续的调理和恢复中。我们相信风雨后终见彩虹。
我们这个小家庭,在经过磨难的洗礼之后,全家人的心贴得更近了。看着丈夫逐渐康复,孩子快乐成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在心中流淌。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起走过艰难困苦的从容,是不离不弃的坚守,是默默无语相伴一生的美丽。
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