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心声

  这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门,我责无旁贷。

  ———省党代表、云浮新兴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孙文丽

  “金眼科,银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医学界流传这么一句话。

  最多的时候1天要做10台手术、穿防护服为艾滋病人接生……省党代表、云浮新兴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孙文丽,在基层一线,一待就是12年,“这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门,我责无旁贷。”

  除夕夜奔山里救产妇

  孙文丽很小就立志从医。2005年,一纸聘书,把孙文丽从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引到了完全陌生的城市云浮。在云浮新兴县妇幼保健院里,她被分配到了产科当起实习医生。

  2006年除夕夜,孙文丽与同事一起过节,刚碰杯,电话就响起了,她立刻跟随急救车赶到现场。“一个孕妇在山上的工棚里生下了孩子。”孙文丽回忆,因为山上工地生产环境差,极容易造成感染,孙文丽以最快的速度为母婴做处理,并马上送到医院去。那是孙文丽工作的第二年。

  云浮多山,尤其边远的农村道路难行,孙文丽一开始常跟着急救车游走穿梭在山村田野间,为危急孕妇送去“生命支援”。她曾在一个晚上去了5个地方紧急接送孕产妇,大多是离医院很远的乡镇,最多时,一车内坐了3个孕妇,加班成了常态。

  即使到了现在,成为了主任的孙文丽也会为孕妇病人跟车。曾有一个高血压孕妇从新兴县妇幼保健院转到省妇幼保健院,她全程跟随陪同。她说,对危急孕妇,要亲自护送,才比较放心。

  临产前楼上楼下奔跑做手术

  孙文丽在新兴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一干就是10年,33岁那年,她怀孕了,但随时待命的状态依然没有改变。

  她记得有一次,手术室打电话来,说有一位危急孕妇要抢救,她电梯也等不及,直接挺着肚子从办公室4楼跑到了1楼,再到另一栋楼的楼梯跑上4楼直奔手术室,路过的清洁阿姨大声呼喊,让她跑慢点,“当时真没想这么多”。那时的她,已临盆在即。后来,孙文丽坚持工作到了生产的那一天。

  产科免不了接触带有传染病的孕妇,孙文丽总冲在前线。一年夏天,为给一位艾滋病孕妇接生,她全身穿起厚厚的防护服。手术完成时,她全身上下包括鞋子都被汗湿透了。“手术室温度不能太低,会冷着孕妇,只能我们忍着热了。”

  曾经,她给一个患湿疣的产妇做剖宫产过程中,血液直接飞溅到她脸上;给乙肝产妇做完手术,针头不小心钩到她的手指……“我知道有风险,也会害怕,但不能因为害怕就不做,患有传染病的孕妇也需要我们帮助。”

  微信一半朋友是妈妈

  医生的成长之路很漫长,2015年,34岁的她顺利考上副主任医师职称,成了医院产科里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现在,她的孩子3岁了,但自己依然很难“停下来”,每周她需要上2天夜班,最多时1天要做10台手术。

  今年,新兴县妇幼保健院里免费开设了“孕妇学校”,孙文丽也当起了“老师”。“现在微信里有一半以上的朋友是妈妈,只要有时间,我都尽量解答她们的问题。”

  “人们说累死累活妇产科,其实工作太累的时候,我也问自己为了什么。但当你真的做了这行,看见难产妈妈在你的帮助下顺利生产,大出血的妈妈被及时抢救了,还是觉得很值得、很满足,这是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门,我责无旁贷。”

  胡春华同志的报告提到,坚持把对口帮扶作为全省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健全帮扶机制,强化责任担当,突出产业帮扶、民生帮扶,充分发挥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省党代表孙文丽深受触动。她说,近年来得益于佛山顺德的对口帮扶,新兴县基层医院填补了许多技术空白,患者在家门口就可接受专家高水平诊治,花钱少、效果好,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她期待未来通过对口帮扶,更多的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有效解决基层专业人才匮乏、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阳广霞

  统筹:南都记者 阳广霞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