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道豉汁蒸排骨坚守29载 俘获大批食客的芳心
饮食人家
在东莞市万江新村和新谷涌社区的交界处,有一家很特别的餐馆,它位于加油站旁边,前后不着村,门口几乎没有人流量,却奇迹般地经营了29年。它通过顾客的口耳相传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它用29年不变的家常味道俘获了大批食客的芳心,最知名的招牌菜是豉汁蒸排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宏连
通讯员万江宣
有排骨味 更有人情味
这家店,是1989年东莞万江新村村民江志坚和妻子翁丽芳共同创建。如今餐馆对面是一片林立的厂房,在当年还是一片广阔无垠的农田,夫妻俩从那里洗脚上田,来到泰新路边租下土地盖起一层100多平方米的简易平房,办起了这家餐馆。
29年了,从儿子9岁到孙子13岁,连江志坚自己也没想到,这餐馆能开这么久,“我记得去领执照时,相熟的同学得知我开餐馆,第一反应是‘掂唔掂啊’(行不行的意思)。”对此,人称“肥姨”的翁丽芳爽朗笑道,“我自己也觉得是一个奇迹。”
由于餐馆后面就是万江河,好几次河水倒灌导致餐馆水浸,都是熟客们合力帮忙搬开空调。今年67岁的肥姨声音洪亮,说起熟客时眉飞色舞。刚好带高二儿子过来吃饭的何先生听到肥姨介绍沙地的“威水史”,一边吃排骨一边数了一下,原来自己在这家店从1998年吃到现在,整整20年。
顾客取名成了“老字号”
要在这个头尾不着村的地方生存下来,夫妻俩唯一的法宝就是勤奋。一开始1989年开店时生意很淡,但他们边做边学。每天凌晨两点,两人就起床,肥姨翁丽芳负责做包子,江志坚负责将排骨调味,早午晚餐直落经营。
店里的价格更是平民化,排骨两元、粉一元、包子五毛,一天营收100元,也不影响两人铆足了劲经营。肥姨说,大概从1994年开始,生意才有了好转, “凌晨4点多天未亮来的是一拨菜市场工作的人,8点后是上班族。”
朴实的经营之道,让餐馆的顾客越来越多。附近厂家的老板,每个月都要组织员工聚餐,在这里“包场”订上十多桌。在附近上班的人,也喜欢打包一份未蒸熟的生排骨回家做饭。
店里清明节前后最忙,顾客都会预定很多包子。在没有揉面机的年代里,肥姨从晚上9点和面和到第二天12点,站立15个小时后,发现自己累得弯不了腿。
由于餐馆旁边是一个沙场,熟客介绍亲朋好友店铺的具体位置时,总会说,“到沙地那里吃好味排骨。”
照顾后代
只卖早餐
肥姨说,这么多年自己唯一的遗憾是,因餐馆生意太忙对子女疏于照料,更被儿子江旭富控诉“没开过一次家长会”。
从2006年起,儿子和媳妇加入经营后,沙地成为只经营早餐的餐馆,午市晚市不再对外开放。如今四人经营着这家早餐店,同时照顾着家里两个孩子,小日子过得满足自在。
虽说店铺大部分时间空着有点可惜,但儿子江旭富说,“赚再多钱,也比不上后代好好成长。”江旭富每天凌晨4点多都会到市场挑选几十斤新鲜的排骨,父亲江志坚掌管着调味大关,肥姨和媳妇则负责打理前堂后厨,配合默契。
如今的沙地,更成为肥姨和江志坚夫妻俩退休生活里不可缺少的部分。蒸了29年排骨的江志坚,他的手就像一把秤,抓盐、倒油,分毫不差,“闭着眼睛凭感觉都能调出合适的味道。”
做好一碟碟鲜美的排骨后,江志坚就找朋友聊天去了,而留在店里的肥姨更像活招牌,逍遥自在地跟顾客们聊上两句。
来店里的食客说,喜欢沙地的家常味道,更喜欢经营沙地的一家人。
猜你喜欢
- 回头是岸:东莞首部反邪教公益微电影石龙开拍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6:33
- 东莞教育局发布安全提醒 涵盖预防溺水等六大方面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5:45
- 莞中考录取分数线出炉 东莞市户籍招生录取分为707分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5:45
- 东莞地铁开通后多镇街商圈串起来 开启逛吃模式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5:45
- 东莞新能源车迎春天 购买新能源车有补贴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5:45
- 东莞黄江镇打造莞深创新融合发展先行区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5:45
- 东莞两姐妹考差怕挨骂溜出家 警方:与孩子沟通要耐心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1:01
- 受电力工程施工影响 东莞谢岗今天白天供水减少
- 评论() | 分享07月06号 11:00
- 东莞万江共享单车堆积地 画面震撼犹如行走在迷宫里
- 评论() | 分享07月05号 18:05
- 东莞疏港大道延长线首段近日落成通车 出行更方便
- 评论() | 分享07月05号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