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广东|城事|桔子公益|娱乐|城市|旅游|经济|美食|教育|网站地图|手机版
顺德

新浪广东>顺德>正文

顺德乐从建历史文化博物馆 老人8次捐赠物品128件

2018年01月11日 11:05 珠江商报 

  文/图 珠江商报记者黄祖兵

  一个家中并不富有,自小喜欢收藏各种物品的劳村老人劳汝松,前后8次搭公交车、开摩托车,将心头所爱捐给乐从历史文化博物馆,一时之间在乐从被传为美谈。

  劳老的这些珍贵物品是从何而来的呢?他如何忍痛割爱舍得将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收集的物品捐出去?有人说他傻,他在乎吗?

  近日,记者走近劳老的身边,听他讲述他的故事。

  他说:“捐赠的不值几个钱,但贵在有历史价值。现在的后生仔没有经历过那一代的历史,通过这些保存下来的文物,让他们好好地了解历史,提醒他们珍惜当下的生活。有钱的人捐钱,我只能捐赠物品,不计价钱,当做善事,为乐从的历史文化建设贡献一点力量吧。”

  缘由:乐从历史文化博物馆征集文物

  2016年4月22日,乐从历史文化博物馆首期文物征集成果展在沙滘陈氏大宗祠开启,这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岭南建筑文化明珠被活化利用,再次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首期文物征集成果展分历史痕迹、经济生产、寻常生活、沧海扬帆四大篇章。

  自从文物征集令向社会各界公布后,乐从人民大力支持,倾其全力,捐钱捐物,以求原汁原味还原一段属于乐从人自己的历史。无论是无偿捐赠,还是寄存借展,各界人士共捐赠民俗物品和历史资料逾千件。最终展出的600多件老物件,有杨滘村的近代民用“迷你”消防车、良教村的明朝嘉誉孝顺父母的圣旨、小涌村曾杰之烈士故居保留的藏书习作牌匾、大罗村曾氏后人耗时两年整理的曾氏族谱三册、大墩村民捐赠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嫁衣大襟衫、港澳乡亲何锡超先生捐赠的近30盏西洋煤油灯和清明上河图瓷板画……这些珍贵的物什,吸引了几万中外游客,其中不乏外国友人、海外侨胞、专业团体等,令他们见识到了乐从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浓郁的乡土情怀。

  这些老物件中,就有劳村村民劳汝松捐赠的128件物品。

  对于乐从镇沙滘村的陈家祠,劳汝松虽然不是沙滘村的,但他说,文化无界限。陈家祠是乐从人民的,他作为土生土长的乐从人,理应奉献一点力量出来。

  陈家祠距今有120多年的历史,是广东明清宗祠建筑中的精品。该祠堂1991年成为顺德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顺德区、乐从镇对其进行修缮,至2016年12月共完成了四期的修缮工作,投入2000多万元。修缮后的陈家祠重焕生机,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也成为顺德乃至佛山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坐在淘来的古董凳子里,劳汝松翻看他收藏的书籍。他专门用一间屋来放置祖宗留下的、旧物市场淘来的宝贝。  坐在淘来的古董凳子里,劳汝松翻看他收藏的书籍。他专门用一间屋来放置祖宗留下的、旧物市场淘来的宝贝。
这台上个世纪集播放卡带、唱片、收音功能于一体的收音机是劳老最喜欢的收藏品之一。这台上个世纪集播放卡带、唱片、收音功能于一体的收音机是劳老最喜欢的收藏品之一。

  大爱:前后8次捐赠物品128件

  劳汝松的家和普通顺德人的家一样,简朴、干净。在几层楼的小洋房里,劳老单独用一间屋放置他几十年来收藏的宝贝。

  “这几个凳子很有年份的哦,也是我在旧物店淘的。”劳老指着家人坐的凳子对记者说。记者试着搬一搬,很沉,凳子看起来做工精致,散发出历史的味道。在一楼的墙角边,一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收音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它陪伴我很多年了,可以播放卡带、唱片,又可以收音,几十年都没坏。”劳老鼓捣了一会,这部说不上牌子的收音机就流淌出了唱片的乐曲。

  劳老告诉记者,得知乐从历史文化博物馆筹建并征集文物后,他还专门去了几趟,心里很震撼。对于这些古旧的建筑,他是很有感情的。如今政府活化古建筑,让其焕发新时代的使命,建设博物馆,展示乐从的历史文化,作为对这片土地怀着深深感情的老人,劳汝松想,他一定要为乐从文化做点什么。

  做什么好呢?想到家里有许多宝贝,他决定捐出去。

  “有些人捐钱给陈家祠,我就捐一些外面少见的东西吧。”劳老回家一整理,将铜煲、铜盆、有一百年年头的几件衣服、书籍、铜钱、勋章、纸币、报纸等。前前后后8次,劳老要么搭乘公交车,要么开着小摩托,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带着心头好,来到筹建办无偿捐赠。这128件物品,有的是祖宗留下来的,有的则是他年轻的时候买回来收藏的,件件充满劳老的记忆和感情。

  将自己辛苦收藏下来的宝贝突然送出去,谁的心里都不好受。但劳汝松就这样送出去了,其大爱令人动容、感动。聊天中,他还一直对记者说,这些东西都不是很贵重的。“我没有钱,就捐物啰,大家一起为乐从博物馆,为乐从的历史文化贡献力量。当做善事吧,所以想到这点,心里就不心疼了。”

  劳老的家里有一间大约四十平方米的房间,专门摆放他的宝贝。记者看到,这些宝贝有《实践论》、毛泽东语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人民日报》等书籍,有古旧的沙发、椅子,还有一大堆的铜钱铜币,如民国时期的纸币、粮票,还有祖宗留下来的瓦枕头、铜煲等。

  “我年轻的时候,每周都要去佛山一次,逛旧物市场,淘一些宝贝,”劳汝松说,收藏爱好二三十年来从未间断。他特别喜欢纸币,家里有一张是三百多块钱买回来的民国时期的钱币,充满历史感。

  这么多文物,如果卖出去也许能卖个好价钱呢,为什么舍得捐赠出去呢!“不计价钱,当做善事。”劳老斩钉截铁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一代的历史,希望通过这些保存下来的文物,可以让他们好好地了解历史,珍惜当下的生活,不要忘记历史。

  虽然捐赠了,但是劳汝松很低调。他说身边很少人知道他捐赠,他也不以为然,有心就好了,也不在乎别人的评价。有人说他傻,这么贵重的东西都捐出去,他说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尊崇自己的内心,心里感到舒服、坦然就好了。

  “只要政府需要,我就会继续捐赠。博物馆没有的东西而我有,我很乐意捐。”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