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这样形成的

  形成条件

  较高海洋温度

  充沛的水汽

  在温度高的海域内,正好碰上了大气里发生一些扰动,大量空气开始往上升,使地面气压降低,这时上升海域的外围空气就源源不绝地流入上升区,又因地球转动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那样旋转起来。

  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其中的水汽冷却凝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气压下降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只有在热带的海洋上才是台风生成的地方。那里海面上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面的水源。那里又是地球上水汽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汽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27℃以上的地区。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是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

  带来严重灾害

  台风或被除名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采用一套统一的台风命名表。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所有成员以及环西北太平洋的WMO有关成员共同贡献了台风命名表的名字。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来自柬埔寨、中国、日本、菲律宾、韩国、泰国等。每个成员各贡献10个名字。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

  对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台风,台风委员会成员可以申请将该热带气旋使用的名字从命名列表中删去(此名字成为某个灾害特别严重的热带气旋的专有命名),也可以因为其他原因申请删除名字。每年的台风委员会届会将审议台风命名表,将用新的命名代替已删去的命名。

  “台风”“飓风”

  傻傻分不清楚

  台风和飓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热带气旋,这是个统称,根据生成地的不同,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称呼。在北半球,东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上生成的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称之为飓风,而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则称之为台风。另外,热带气旋在孟加拉湾叫“风暴”,菲律宾则称之为“碧瑶风”,在澳大利亚叫作“畏来风”,而墨西哥人则称之为“鞭打”。

  由于习惯不同,表示风力大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也往往不同,给大家造成不少困惑。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采用1分钟平均风速评定热带气旋强度。所谓1分钟平均风速,就是指热带气旋近中心低层风力是在1分钟内的平均风速,其数值相对较高。而中国气象局采用2分钟平均风速,对同样强度的台风其标注出来的数值通常会偏小。这也是通常人们误解飓风比台风强的一个原因。

责任编辑: GDN002